正文
首页“恒悦娱乐”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9-23 10:26   

  首页“恒悦娱乐”首页! 利澳账号注册,时光流转到2013年。彼时汽车影院的银幕数量仅占全美银幕数的1.5%,当年美国有389家汽车影院尚在营业,大部分位于南海岸和西海岸,相对鼎盛时期25%的银幕数量,是个巨大的落差。

  另一个让人沮丧的信息是,电影迎来了数字化。汽车影院的运营本就难以为继,而巨额的数字转化成本,是绝大多数商家难以承受的(每块银幕的报价在70000美元起)……

  不过即便如此,基于对潮流的追随(复古)、小众爱好等因素,在持续衰退的过程中,偶尔还会有昙花一现的“复兴”。

  当一项大众娱乐走向小众,毫无例外会有“精品化”的趋势:仅能容纳30~50辆车,特许经营的餐厅提供较以往丰富的美食,有的还在银幕前安置了座椅。整体设计上走复古路线,营造更多的代入感。当然,这一切也意味着曲高和寡,推高了票价,从而令它进一步小众化。

  千禧年之后,“游击化”汽车影院出现。最知名的,莫过于加州奥克兰的Liberation(解放)Drive-In。从字面意思就不难理解,这是种“非主流”的存在。一群叛逆,甚至可以说是“愤怒”的年轻人,通过网络招募,在城市中不为人知的空间,像是废弃的仓库或空置的停车场、大桥底下,播放各种独立/实验电影,或其他无法在商业影院获得排片的电影与视频。这样的放映,采取“打游击”形式,并随时可能基于安全理由或对周边环境造成干扰而被取缔。

  由于场地限制和对设备可移动的特殊需求,他们尝试使用液晶投影机和微型无线电发射器等更为现代化的播放工具。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保持社交距离成为“铁律”,餐厅、电影院等公共娱乐场所化身为“禁区”,生意一落千丈。在此背景下,汽车影院在美国迎来了短暂的复苏。英国《金融时报》驻旧金山记者Dave Lee为此写下报道:《美国汽车影院的回归——星空下的电影正在卷土重来》。

  文中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前美国拥有559个汽车影院银幕,在全部41172个银幕中占比1.4%。那一年的7月至10月,沃尔玛在全国160个停车场举办了300多次放映。闲不下来的电影人们,也开始在各地寻找闲置空间,策划汽车影院的放映活动。

  特定环境下的演绎,让人足以回想起少年时代跟随父母共同度过的观影经历。不过Dave Lee却认为,今天的流行,可能和疫情持续的时间一样长。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把车开到指定位置,以交错方式确保每辆车都能看到银幕,为此他还进行了多次腾挪。根据指令,他把收音机调到FM92.1,随着EPSON Logo在屏幕上出现,电影开始放映。与此同时,车载收音机里传来的、夹杂了低沉噪音和令人分心的伴音,给他带来了并不愉快的体验,进而促使他给出了失望的理由。

  1954年欧洲第一家汽车影院在意大利罗马开业,其后是西班牙马德里。1960年德国第一家汽车影院Gravenbruch在法兰克福郊区落成,翌年希腊第一家汽车影院在雅典郊区的瓦里博比(Varympompi)营业。

  相比之下,与美国一样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就拥有了排名第二的汽车影院拥趸。1954,墨尔本Hoyts Skyline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家汽车影院,1960年代中期时它们达到巅峰,共有330余家。但凡热门的汽车影院,都照搬了美国人的做法,包括小吃店里的美式食物。截止到2016年,澳大利亚尚有十余家汽车影院处于营业中。

  2022年2月,当位于南澳大利亚州首府Adelaide、营业超过65年的Mainline Drive-in宣告结业时,其Facebook页面留下了诸多怀念之词。“最后一晚,我带着7岁的儿子来这里,后来他一路哭着回家,就此永远告别了这个他最喜欢的地方,感谢过去两年,我们拥有的众多电影之夜,”这是一位父亲的留言。另一位观众说到:“很多美好的回忆,谢谢你们为社区提供的一切。”

  行文至此,话题突然有些沉重。资料显示,最早进入国内的汽车影院,是1998年创办的北京枫花园汽车电影院。此时的欧美国家里,汽车影院正从生活方式蜕变为文化现象,似乎也同步注定了它不太可能获得蓬勃的发展态势。

  尝试进行数据检索后,也印证了我的预判。截止到2019年,中国有票房产出的汽车影院才28家,占到商业影院总数的0.24%。最为知名的枫花园,年票房收入(来自拓普数据,下同)为746.11万元,其余汽车影院的年票房均不足40万元,甚至有23家的年票房收入不足10万元。要知道,同年于票房榜上排名第一的北京耀莱成龙影城(五棵松店),单店票房达到了7949万元。

  但凡与文化沾边的事,个人感觉在北京受到的追捧程度,会远甚于其他城市。同样,北京有着国内最浓郁的汽车文化和消费意识,出现如枫花园这样存续时间长、规模大的汽车影院,也就不足为奇了。它占地66000平米,拥有4块全钢铸造的超大屏幕和激光放映设备,同时可容纳600辆汽车观影。

  目光转回上海,我一共找到了两家:位于吴泾(老闵行商圈)的格里芬汽车影城,共有两块银幕,每天放映6部电影;位于嘉定汽车博览公园(上海汽车城所在地)的元与乐趣汽车影院,则是今年1月开张的,号称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户外银幕(300平米)。可惜,当我撰写本文时,上海正遭遇疫情停摆,无法前去一趟究竟。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受制于其历史背景。汽车影院作为家庭娱乐的一部分,于全球范围而言都属于日薄西山。中国的汽车普及率不高,即使在大城市、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中间,也缺乏相应的文化传承。即便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可能会引发用户的某种需求,但不具备可持续性。当然,汽车影院自身的体验并不好,可替代性又很大,也是症结所在。作为运营商,在大城市里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和可靠的盈利模式,又会令投资积极性受挫。

  个人以为,国内汽车影院除非得到政策性扶持,或投资人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与情怀,否则将鲜见新的入局者。

  放映时间从傍晚到凌晨,多块银幕同步播放,观众可根据喜好停在指定位置观看。

  回归《家庭影院技术》专注的技术路径,我们来聊聊汽车影院声音重播的路径以及汽车音响发展史。

  小理查德1.0:即1933年第一家汽车影院开幕时,他们选择了RCA的扩声方案,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形式。

  小理查德2.0:由于汽车影院场地宽阔,前方听得震耳欲聋、后方完全不知所以然,于是改进型方案便是在车前竖起专用的独立小型扬声器。

  AM收音:1930年代车载收音机诞生,利用无线电接收电影伴音成为绝佳选择。当然,真正平民化和被广泛应用,要到1940年代后期。

  FM收音:1940年第一部立体声电影《幻想曲》诞生,不过FM/AM车载收音机开发成功,则要到1962年,因此真正于汽车影院享受到立体声伴音,该是1960年代的后期。

  当人们通过车载收音机接收汽车影院伴音后,改善音质的技术路径,就完全取决于汽车自身。我们经历过FM/AM收音机、卡式录音座、CD到如今蓝牙和流媒体的进化,这是讯源端,或者说传输载体的进化。

  一直以来,传统车企并不在意汽车音响的重播效果。既然谓之“伴音”,一个“伴”字足以说明其地位。于是,在汽车音响这一分支中,人们更侧重于后装市场,即在购车后对原车音响系统进行的改装。2000年后,伴随汽车消费的崛起,国内曾流行过一阵车载音响的改装潮。

  时代是在变化的,最显著的变化,则是汽车音响从后装转向了前装。哈曼、先锋这些大众化音响品牌早就有和汽车制造商合作的例子,但近年来真正引人侧目的,是豪车品牌与Hi-Fi/高级音响品牌之间的合作,以及诸如DTS、Dirac、Dolby这些第三方音效处理品牌的介入,再就是智能座舱概念的风行。

  近年来,身处音响圈的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于Hi-Fi界乃至Hi-end音响圈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和现代车企合作,打造前装汽车音响。此举,对提升整体音效自然会有所助力,同时也让“养在深闺中”的Hi-Fi品牌获得更多的曝光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今抖音上说车的几位,念叨起Burmester、Mark Levinson和Meridian,哪个不是头头是道,极其顺口?

  英国跑车/赛车制造商Lotus(路特斯,俗称“莲花”)为其首款纯电动Hyper-SUV Eletre搭载了KEF定制的汽车音响。

  标配的KEF Premium系统,包含独创的Uni-Q同轴单元和3D环绕声,15个喇叭单元匹配1380W输出功率。选配的KEF Reference系统,更有23个喇叭单元和2160W输出功率以及Uni-Core技术的加持,后者凭借小尺寸单元,就能获得精准细腻的低频还原。

  Sonos首次涉足汽车音响,成为奥迪纯电动紧凑型SUV Q4 e-Tron的高配/选配音响系统。当用户选择高配版Vorsprung时,将自动包含Sonos音响,否则需要通过额外选装获得。

  除了提供Sonos喇叭单元外,它内置Sonamic Panorama算法,用以将标准立体声营造出3D效果来。外媒在评价标准版和Sonos版在音质上的区别时,强调后者的声音听起来更直接和专注,定位准确,而且能感受到Sonos音响特有的、平衡和中性的声音特征。

  除此之外,我们熟悉的不少音响品牌,都有和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以下我们简单罗列了这个表格。

  电动化转型,带来的不仅仅是清洁能源的应用,驾乘感受上的变化,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汽车音响的进步,要实现的也不仅仅是将汽车影院从车外搬到车内……一个更为深刻的变化,则是汽车生态的变革,那就是——智能座舱。

  无论造车新势力,还是BBA(BMW、Benz、Audi),今天显然都明白智能座舱的意义所在。除了让一辆汽车上路行驶,如何借助汽车硬件的电子化、汽车控制系统的集成化和座舱环境的舒适化,为驾乘人员提供更佳的用户体验,才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由此,汽车音响就成为其中不可或缺、需要参与各种交互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播放音乐那么简单。说到底,今天的汽车座舱,已经是包含摄像头、传感器、AI识别和各项监测系统的智能空间,它们作为一个繁复且不断进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参与其中的,既有汽车制造商本身,也有该产业供应链中原有的参与者,同样亦包括前述提供汽车音响硬件设备的Hi-Fi音响制造商,以及Dolby、Dirac等声音解决方案的技术提供商。

  有意思的是,我在此番探寻中找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DTS。现在,透过它于最近几年间在汽车座舱的自动感知系统方面投入的研究,我们来了解智能座驾未来的发展趋势。

  不过真正让我感到意外的,是DTS Autosense的自动感知系统。笼统来说,它是一套完整的座舱监测系统,依赖摄像头和不同的传感器,自动知晓车内乘员的成分(男女、年龄层,是否包含儿童和宠物,以及他们各自的精神状态),进而做出必要的提醒或是提升用户体验。

  举两个有现实意义的例子吧。当系统检测到有儿童乘坐时,它就能对信息娱乐系统播放的内容进行筛选;自动监测驾驶员是否在进食、饮水或使用手机以及视线是否专注,进行必要的提醒,而这样的无感监测甚至包括了心率、健康、情绪、认知和酗酒/服药的判断……

  在本文的撰稿过程中,我花了些时间去了解汽车影院的前世今生。这是个有意义的过程,人类从事或专注一件事物时,有技术、有社会,也有各种文化因素的存在,它们彼此贯穿交融。汽车影院在美国会盛行,就和他们的社会发展与文化氛围脱不了干系,因为有这样的土壤,才造就了它悠长的历史。

  然而,时代不同了。我打一开始就明白汽车影院在中国不可能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不必感到惆怅,因为有更多更好的事物在前面等着。回头看过去,是对历史的尊重,但把目光聚焦前方,才是未来所在,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从油车到新能源车,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智能座舱,也许便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汽车影院”,也是我们未来或者说即将面对的技术节点与生活方式。

  ※本文中部分内容援引自英文维基百科和谷歌学术,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此感谢。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利澳注册_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